会议程序

会议日程 主旨报告 特邀报告 专题论坛 女科学家论坛 讲习班 博士生论坛
点击论坛跳转到相应位置
遥感图像智能解译与应用


论坛简介


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理论应用于遥感观测的核心关键技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为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提供了高效、准确、稳定的解决方案,推进了大规模遥感对地观测应用以及深空探测的发展。一方面,遥感智能解译与应用已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遥感观测与联合国确定的40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36项有直接联系,是监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土地、资源、深空环境等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本专题论坛将围绕遥感信息智能提取、遥感微小目标识别、深空探测成像等关键主题,邀请的专家、学者分享并讨论“AI+遥感”的最新研究与未来发展。


论坛主席


640.jpg


贺威
武汉大学教授,国家优青(海外)、湖北百人



个人简介:

贺威,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湖北百人。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的研究。已发表IEEE TPAMI、TIP、TGRS、ISPRS等SCI期刊论文50余篇,ESI热点论文2篇(地学前0.1%)、ESI高被引论文11篇(地学前1%);CVPR等会议论文7篇,Google Scholar总引用4700余次。研究成果获日本RIKEN研究激励奖、日本遥感协会最佳论文奖、IEEE国际地球学科与遥感协会最佳论文奖和IEEE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数据融合竞赛双赛道冠军等。主持日本JSPS若手研究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IEEE TGRS期刊最佳审稿人称号,测绘学报、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期刊青年编委。



640 (1).jpg


董燕妮
武汉大学教授,国家优青



个人简介:

董燕妮,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遥感图像智能解译与地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在IEEE TIP、TCybern和TGR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目前担任SCI期刊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副主编、Remote Sensing客座编辑等;曾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香江学者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



640 (2).jpg


张磊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计算机信息工程系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



个人简介:

张磊,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科协“青托”,计算机信息工程系主任。长期围绕太空安全、生态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深入研究遥感光学计算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中科院SCI分区一区13篇,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A类20篇,IEEE会刊20篇。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项。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优秀博士论文奖、ICOT2019最佳论文奖。担任CSIG成像探测与感知专委会秘书长、CAA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委员。




640 (3).jpg


高常鑫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多谱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个人简介:

高常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多谱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成像探测与感知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智能理解、语义分割、行为识别,及其在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发表IEEE TPAMI、IJCV、IEEE TIP、CVPR、ICCV、ECCV等高水平期刊会议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装备预研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等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640 (4).jpg


程塨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



个人简介:

程塨,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连续4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遥感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等。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Proceedings of the IEEE、TPAMI、CVPR、ICCV等,3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谷歌学术总引用2万余次,5篇论文单篇引用大于1000次,获得2021年度IEEE TCSVT最佳论文奖、2021年度和2023年度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最高影响力论文奖等学术奖励,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担任IEEE GRSM、IEEE TGRS、ISPRS JPRS、JRS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



640 (5).jpg


李淼
国防科技大学优聘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李淼,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优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远距离下的空天时敏目标智能检测、动态事件感知一体化机制、基于类脑计算的轻量化检测等,作为目标检测技术负责人,致力于最新研究成果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解决多个地面和星上信息处理系统的极弱、超快、低虚警检测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演示验证、自主科研项目等12项,发表TPAMI、TIP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申请专利10项。




论坛日程



时间:

2024年10月20日17:30-19:30

640 (76).jpg


论坛报告


640 (6).jpg


吴立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报告题目:

空间非合作目标的智能感知与控制(17:30-18:00)


报告摘要:

空间运动目标捕获在包括垃圾清理、空间站维护、非合作目标转移等空间在轨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捕获非合作空间运动目标的关键步骤包括运动目标感知、位姿估计和自主抓捕控制。运动目标感知利用视觉、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获取目标的基本信息并跟踪其运动,然后通过对运动目标的运动姿态和速度进行估计。然后通过有效的自主柔顺捕获控制以避免运动目标与航天器之间的刚性碰撞。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对空间运动目标的感知、位姿估计与抓捕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次报告将重点探讨空间目标高精度感知的快速角点提取策略、用于实时运动估计的点云配准数据融合新方法,以及用于任务空间跟踪和自主捕获的先进控制方案,并将讨论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个人简介:

吴立刚,1977年生,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目前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激光空间信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非连续动态系统、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等领域研究。目前出版英文专著9部,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60余篇,SCI引用20000余次;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第一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第二完成人)。牵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基金和项目资助;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等荣誉。先后担任《IEEE自动控制汇刊》、《IEEE工业电子汇刊》、《自动化学报》等十余个期刊编委职务。2015年以来连续当选全球高被引学者,2020年当选IEEE Fellow,2022年当选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会士。



640 (7).jpg


高连如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优青/杰青



报告题目:

高光谱遥感图像目标探测技术18:00-18:30


报告摘要:

目标探测是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中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之一,为我国的民生工程及国防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报告针对高光谱图像目标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合已有的成熟理论体系、各类经典的模型机理以及相关实验经验,从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在此基础上,从高性能处理器件、算法实时化和在轨实时处理等方面,介绍面向遥感卫星平台的在轨实时高光谱图像目标探测技术。最后,以多学科交叉、软硬件结合以及理论与应用相互促进为切入点展望未来。


个人简介:

高连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为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是IET Fellow、APSIPA Distinguished Lecture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青、优青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高分专项项目等,已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16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出版《高光谱图像信息提取》等学术著作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得国际高光谱遥感顶级会议WHISPERS的杰出论文奖1项。现担任IEEE TGRS、IET Image Processing期刊的副主编以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遥感学报》的编委,担任IGARSS国际会议评奖委员会委员和WHISPERS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



640 (8).jpg


孙显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杰青、万人青拔



报告题目:

分布式遥感智能基础模型技术进展及实践18:30-19:050


报告摘要:

对地观测技术不断进步,多星组网方式发展迅猛。海量遥感图像的采集、分析和解译迫切需要多个平台间协同配合。报告提出基础模型的分布式处理已成为遥感图像解译的新发展趋势,系统阐述了分布式模型构建、训练和优化的关键技术,并结合重大应用需求介绍若干实用案例。

报告人简介:

孙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遥感图像智能解译方法研究与应用实践。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十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ESI高被引17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杰青、万人青拔资助,IET Fellow。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指控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IEEE GRSL、JSTARS等多个国际期刊副主编/编委。任中国指控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遥感专委会秘书长。



640 (9).jpg


李盛阳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报告题目:

空间对地观测视频智能处理-挑战、数据集与方法19:00-19:30


报告摘要:

空间对地观测视频卫星技术与星座构建迅猛发展,视频智能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迫切。报告首先介绍了空间对地观测视频智能处理存在困难与挑战,重点报告了已制作和发布的空间对地观测视频多任务数据集包括场景分类、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分割及超分辨率等任务,侧重阐述了多标签场景分类、有限监督条件下的目标检测、单目标和多目标跟踪等多任务方面取得的科研进展与成果,最后对该方向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报告人简介:

李盛阳,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兼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遥感图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空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软件专家组成员等。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被国家表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负责完成国家级标准8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百余篇,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人工智能方面竞赛冠军。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