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专题论坛

组织者介绍

(点击头像查看介绍)

李永杰
电子科技大学
孙晓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越一
集智进化AI研究员

报告嘉宾介绍

(点击头像查看介绍)

王伟
中科院
王如彬
华东理工大学
周栋焯
上海交通大学
余肇飞
北京大学
王逍
安徽大学
朱林
北京理工大学

主题介绍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途经,通过模拟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有助于设计更加高效、智能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和硬件架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研究大脑的奥秘,加速脑科学的发展。脑模拟与类脑智能作为当今科技领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方向之一,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专题论坛邀请来自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的六位专家,分别从脑结构与功能、计算建模、类脑视觉等方面讲解相关方向的前沿进展。本论坛力图为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学科交叉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从类脑智能的角度为复杂智能环境感知提供新思路。


日程安排

10月16日 报告嘉宾姓名、单位 报告主题
15:50 - 16:10 王伟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探索视知觉的脑机制
16:10 - 16:30 王如彬
华东理工大学
神经信息处理所遵循的大脑工作原理
16:30 - 16:50 周栋焯
上海交通大学
脑启发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
16:50 - 17:10 余肇飞
北京大学
神经形态脉冲感知与计算
17:10 - 17:30 王逍
安徽大学
面向事件相机的物体识别、检测与跟踪
17:30 - 17:50 朱林
北京理工大学
神经形态视觉流的表征学习与应用探索

李永杰

电子科技大学

组织者介绍

李永杰,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视觉认知与类脑计算”实验室主任。目前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及“生物控制论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是IEEE TIP等国际期刊Associate Editor。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视觉计算计算机建模、类脑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视觉、医学人工智能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包括工程类期刊(含IEEE T-PAMI/IP/MI/CSVT等IEEE汇刊论文30余篇)、计算机及模式识别领域顶会(ICCV/CVPR等)、神经科学类期刊(如NeuroImage、Journal of Vision等),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已授权近40项)。多次在PRCV、CAC(中国自动化大会)等组织专题论坛或讲习班。


孙晓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组织者介绍

孙晓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特聘专家。2004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9年加入中国科大前,历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主管研究员、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编码与处理,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等。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多个相关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和刊物上发表180余篇。担任相关领域十余个著名国际会议和顶级国际期刊的技术委员、编委、评审等职务,包括IEEE JETCAS高级编委、IEEE TCSVT编委和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期刊的领域编辑、IEEE MSA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IEEE TCSVT最佳期刊论文奖(大陆首篇),VCIP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在相关领域获得已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4项。


张越一

集智进化AI研究员

组织者介绍

张越一,集智进化AI研究员。201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毕业后,赴海外微软公司总部任OFFICE组工程师,参与了多个核心模块的研发。2018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任主任助理、特任副研究员,从事神经形态视觉,类脑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期刊会议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参与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项目。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副秘书长。


王伟

中科院

报告题目

探索视知觉的脑机制

报告嘉宾介绍

王伟,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中科院大学特聘教授。长期开展国际领先的灵长类视觉脑科学和相关临床基础科学研究,取得和揭示了精细和整体视觉编码的新机制、视皮层反馈调节机制、视觉错觉产生的脑机制,以及颜色视觉感知的脑机制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国际神经科学权威杂志发表了数十篇原创性研究论文。


王如彬

华东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

神经信息处理所遵循的大脑工作原理

报告嘉宾介绍

王如彬,华东理工大学认知神经动力学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聘讲座教授,1998 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玉川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研究教授。主要从事认知神经动力学与脑信息处理等交叉学科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SCI收录论文200多篇。主持和正在主持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SCI源刊Cognitive Neurodynamics的主编(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JCR神经科学二区期刊)。历任第一届(2007)、第二届(2009)和第五届(2015)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Neurodynamics(ICCN)主席,第一届(2012年)、第三届(2016年)、第四届(2018年)和第五届(2022年)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主席,第一届(2017年)、第二届(2019年)和第三届(2025年)认知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应用杭州国际研讨会主席等。


周栋焯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

脑启发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

报告嘉宾介绍

周栋焯,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计算与应用数学,具体方向是计算神经科学,2002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和博士,2007-2009年美国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博士后,2010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学院工作,2016-2023年任教授、长聘教授和特聘教授。现任CNS计算神经科学分会秘书长,CSIAM数学生命科学分会常务理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杰青项目,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教委育才奖等,在国际学术刊物CPAM、PNAS、PRL、NeurIPS等发表论文60余篇。


余肇飞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

神经形态脉冲感知与计算

报告嘉宾介绍

余肇飞,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类脑计算、神经形态计算,担任类脑脉冲大模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类脑视觉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认知科学学会计算神经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Science Advance、IEEE Transaction汇刊和NeurIPS、ICLR、ICML、CVPR、ICCV、ECCV、AAAI、IJCAI等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北京市科技新星、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担任ICML、NeurIPS、ICLR、ACM MM等会议领域主席(Area Chair),AAAI Senior PC Member,曾获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王逍

安徽大学

报告题目

面向事件相机的物体识别、检测与跟踪

报告嘉宾介绍

王逍,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19年获得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学位,师从汤进教授、罗斌教授,荣获2019年度安徽省省级优秀毕业生。2015年至2016年,在中山大学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作为访问学生。2019年,访问悉尼大学工程学院UBTECH悉尼人工智能中心。2020年至2022年在鹏城实验室(深圳)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事件驱动的视觉、机器学习和AI4Science。在国内外高水平会议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CCF-A类会议(CVPR、AAAI),国际顶级期刊(TIP、TNNLS、TMM、TCSVT、TCYB、TGRS、PR等)。担任《IEEE Sensors Journal》(IF 4.3,JCR Q1,SCI二区)期刊编委(Associate Editor);担任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 ICLR领域主席,AAAI Senior Program Committee。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博新计划、博士后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奇瑞星火项目等。2022年入选安徽省合肥市D类高层次人才(市级领军人才),2023年荣获ACM合肥分会“新星奖”,2024年荣获安徽省计算机学会(ACF)优秀青年科学家。


朱林

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

神经形态视觉流的表征学习与应用探索

报告嘉宾介绍

朱林,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特别副研究员,2022年自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2021年在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中心访问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神经形态视觉、图像处理、类脑计算等,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CCF-A类期刊和会议IEEE TPAMI、CVPR、ICCV等20余篇,已授权国内外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获2022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入选北京市科协2024-2026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主办单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CSIG)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CAAI)

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中国自动化学会 (CAA)

 

承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SJTU)

上海飞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AutoDL

华东师范大学

官方微信公众号